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视频丨云南江川:非遗技艺织就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3-07-05 01:16人气:102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的老河咀社区,座落于星云湖畔,是传统的捕鱼之乡,也是名副其实的“渔网之乡”。自古以来,老百姓过着织网捕鱼的生活,织网也成了一项历史悠久、实用性强的传统技艺,并于2005年成功获批玉溪市江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老河咀的任何一家百姓家里,墙上挂满的是渔网,地上摆满的是网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浸透着“鱼米之乡”的“女织男渔,早出晚归鱼满舱”的丰收美景。

  张林顺生长于星云湖边,受父亲长期的教导和影响,他在七八岁时便能独立织网,如今成为老河咀技艺高超的织网能手,二十多厘米长的网针在他灵巧的手中往返穿梭。作为织网技艺市级传承人,张林顺积极发挥着传承作用,以家传的方式把手艺全部传授给了女儿。如今,女儿也是织网的高手。

  织网技艺的程序分为织网和装网两部分。织网是把胶线一正一反地绕于网针之上,将胶线的端头固定在网架的一端,通过网针回线、往返穿梭,把胶线缠绕于网盘之上,待取下网盘后,一个网眼便形成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如此往返千万次,经过几个月才能织成一张渔网。网盘是一块长方形竹片,它决定着网眼的大小,网眼数量决定网的宽度,网长则由实际的水面宽度和捕鱼的范围而定,长的可达300多米。

  装网就是在织好的渔网上,一端装上“漂浮”,一端装上“坠浮”,漂浮一般是泡沫切小的颗粒,而坠浮则是铅钯。“漂浮”和“坠浮”的安装要间隔多少个网眼是有讲究的,它能决定捕鱼时渔网沉入水中的深度。

  几十年前,织一张渔网有着相当复杂的工序,要将麻纺成线才能织,织好后用猪血染于网上,再将整张网放于甑子内蒸1个小时左右取出,平整地放于宽敞处晒干,才能用来下湖捕鱼。新中国成立后便改用蚕丝织渔网,但织好后仍需刷桐油和染猪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改用胶线做材料,效率大大地提高后,渔网也从自给自足逐渐走向外界销售。

  张树云是土生土长的老河咀人,是织网技艺区级传承人。1976年他就开始跟着爷爷学习手工织网技艺,1996年以来居家织网及销售渔网至今,目前,在城区经营着一个渔网店,批发、零售各种渔网渔具,但仍然熟练地掌握着织网技艺并一直坚持着装网。

  20多年来,他通过传承织网技艺,带动本社区及周边村镇600多人装渔网,再把经过加工的渔网成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收入约100多万元,既传承了手艺,又创造了价值,让居民们编织的渔网拥有稳定的收入和销路。

  “西边罗太村、三街社区的群众,都到我家里面学过手工加工渔网,现在我们社区里给我加工渔网的,至少都有几十户人家,总的来说做这个渔网还是挺好的,可以当成一种职业,像我们社区老的小的都会做,也可以带来一些可观的收入。”谈起他的经历,张树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来到李吉香家,10多位居民一边聊着天、哼着曲,一边装着网,一双双拿着网针的手在渔网上娴熟地穿梭着。张所仙满脸笑容地说,“我们社区都是靠装网吃饭的,一年下来帮老板装渔网能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我们在家装网,娃娃也照顾了,家里活计也能顾得上,我比较满意的。”

  织网和装网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劳动强度小,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传承方式历来以家传为主,通过自小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在老河咀,人人都能熟练的织网,有年近90岁的高龄老人,也有不足5岁的孩童,社区90%以上的人家都会。每天全社区装渔网的人可加工出800到1000张,根据渔网种类和大小,每张售价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日销售收入在2万元以上。凭借着织网技艺,老河咀以传承和带动手工技艺发展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因选料考究,质量上乘,网质坚韧,经久耐用,老河咀的渔网远近闻名,生产和销售已融入了市场经济,进入了市场化运作。

  近年来,江川区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渔网渔具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渔网产业发展的凝聚效力,有效吸引更多客商,在城区建盖了大街渔网铁农具市场。目前,整个社区约有60多户人家在市场里开店经营渔网渔具,有的甚至把店开到了昆明、安宁、开远等地,渔网远销泰国、河口、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