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威海渔具业走向“深蓝”

发布时间:2023-05-26 04:56人气:50

  第二届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威海)国际博览会无疑是威海市民的一次“嘉年华”。在这里,威海渔具企业可以足不出户与世界五大洲的客商面对面地洽谈;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多达上万个品种规格的渔竿及其配套产品;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地享受垂钓的乐趣;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快乐地体验各种趣味娱乐活动。

  快乐的背后,是威海借力展会推动单一优势产业向着多领域拓展、延伸,在蓝色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的新思维、新选择。

  这里,聚集着400家渔具生产企业,600家渔具配套企业,产品涉及渔竿、假饵及碳素布、渔具设备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整个渔具产业链。

  这里,行业主导产品钓鱼竿已形成1000多个系列、近2万个规格,渔具用品年出口额近3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渔具出口基地。现如今,世界渔具市场80%的产品来自中国,其中50%出自威海。

  然而,近两年,随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威海这一中国最大的渔具制造业基地却面临着一场“大考”:随着欧美经济的不景气,消费市场开始萎缩,欧美国家的批发商、连锁店经营商纷纷选择压缩对外订单、大量消化库存,给中国渔具生产企业传递来了阵阵“寒意”,企业面临生产量压缩的巨大压力。另外,由于威海大部分渔具生产企业是OEM方式贴牌加工,高端产品少,技术含量低,企业缺乏定价权、市场话语权,由此形成了同业竞争激烈、市场重合、互相压价的局面,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普遍缺乏抗风险能力。在此压力下,渔具企业纷纷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型从事房地产、旅游等其他产业领域的经营,导致渔具产业的集群优势开始变弱。与此同时,渔具产业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原材料碳纤维的价格不断升温,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缺乏,知识产权纠纷频生等等。渔具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渔具出口企业陷入尴尬境地,原有的产业强势地位正面临失去的危险。

  而另一方面,在国际渔具市场,虽然欧、美等中高端市场需求锐减,而中国周边国家以及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却开始出现“升温”,搭建一个适合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交易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威海的渔具产业优势蜚声海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围绕产业优势培育专业展会,是威海渔具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需要,也符合国际市场发展潮流。”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展会主办方要“精心筹备,市场化运作,永葆活力,真正把威海打造成渔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则要求展会要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化办展”的原则,让渔具产业专业展会成为“创造商机、自我发展的市场行为”。

  明确的指向,使威海的渔具行业展会自诞生伊始就高点起步。过往的经验证明,政府主导办展,既易造成沉重的财政压力,又缺乏有力的发展后劲,而市场化办展,符合国际通行惯例,也更有利于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市贸促会作为一个承担着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双重角色的机构,接过了组织渔具展会的重任。

  那么,市场化办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经过调研、分析,展会组织者的目光落在了“中国渔具商品贸易展览会”(CHINAFISH)及其组织者北京某展览有限公司上。“中国渔具商品贸易展览会”始创于1991年,已成功举办了19届,与美国钓具展(ICAST)、欧洲钓具展(EFT?鄄TEX)并称为世界三大渔具展,并且其展览规模、业内美誉度、客商美誉度和回头客率等指标均列三大展之首,是国内外渔具制造商和贸易商普遍认可的、最重要的国际展会之一,与其它两大展会共同掌控着世界渔具贸易高端市场的走向。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威海渔具企业前往参展,其中固定参展的企业数量接近百家,约占参展商总数的五分之一,成为展会上最引人瞩目的群体。由此生发出一个新的效应,就是威海成为了国内外渔具展会招商的重要区域,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内外客商光临。

  “威海渔具20多年快速发展的历史,为威海渔具产业积淀了巨大活力和国际名声,如果在家门口举办渔具专业展会,节约企业成本不说,还能吸引大量的海内外商家云集威海,现场参观,当面洽谈,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是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贸促会会长邵永良告诉记者,威海会展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仅有的几家会展公司,规模小势力弱,缺乏人才和办展经验,运作国际展会的能力更是有限。依靠现有办展力量,威海会展业短期内难成气候。因此,借助外力举办专业展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既可以提高展会的成功率、生命力,快速与国际接轨,还可以锻炼储备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减少前期投入,缩短展会培育期。

  智者的思路往往容易交汇。北京这家展览公司此时也正有意在其“CHINAFISH”的基础上培育一个全新的展会。双方在相见恨晚的气氛中,探讨了在威海举办渔具展的优势与前景。而随后展开的为期2个月的企业走访和海内外商家意见征集结果也显示,在威海办展,企业欢迎,买家期盼。

  “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威海)国际博览会”(CGC)由此应运而生。双方确定,这一展会由市贸促会与北京方共同培育,充分利用CHINAFISH的贸易商资源和我市的产业资源、产业特点,面向国内中小企业,定位中低端新兴市场,突出“制造业基地”概念,为中国渔具企业搭建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中低端平台。

  为使展会尽快成熟、成长,双方还明确,在展会培育上,坚持专业化、低成本、高收益,使参展的生产商、采购商得到充分实惠,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在展会起步阶段组委会免费接送国外采购商,并推出了低廉的参会价格,立足长远,打造威海展会的持久生命力。

  就这样,立足威海突出的产业优势,借助北京CHINAFISH广泛的客户渠道和其成熟、强大的海内外宣传推广能力,CGC一经推出,就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2008年首届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威海)国际博览会举办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下的国际贸易形势,来自国内183家渔具生产企业和国外43个国家的312名采购商云集威海,现场洽谈、交易的场面十分火爆。短短3天时间,183家国内参展商平均签约2.5单,每单成交金额平均为12.38万美元。不仅如此,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展期一周带动相关服务业增加收入约1300万元,至少是前一周的3倍。展会还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了渔具制造业基地的魅力,更展示了人居城市的魅力,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而首届展会的成功,给参会的厂家和商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打动了一些抱着试探心里观展的厂家和商家,也使组委会更加坚定了优势互补、强强联手、让利于参展商和采购商、做大做强展会的信心。据悉,今年展会除继续去年的优惠措施外,对国内采购商推出了特殊政策,组委会还免费提供200间酒店客房供国内采购商使用。

  到位的运作、组织使报名参会的国内企业和国际买家接踵而来。在威海“CGC”网站上,每周都将报名参展、参会的情况更新一次,节节攀升的报名盛况,吸引着更多的厂家和商家加盟。截至目前,已有248家企业参展,其中威海109家,占44%,超过了首届的183家(其中威海83家);有47个国家(地区)351名境外采购商参会,也超过首届的43个国家(地区)312名采购商的数额。

  10月22日一大早,钓鱼迷鞠洪开先生就来到了渔具博览会现场,此行他除了想好好观看一下展出的琳琅满目的渔具产品外,更关心24日即将举行的国际(路亚)钓鱼邀请赛的有关事宜。“真没想到能在咱家门口看到这样高水平的钓鱼赛事。”鞠洪开开心地说。

  鞠洪开的“没想到”,其背后恰恰是威海市委市政府着力延伸渔具产业链的匠心独运。

  威海是中国最大的渔具制造业基地,在渔具产业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市委市政府在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威海渔具产业方面,早已将眼光投向了更高更远处。

  在《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威海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四大领域高端产业,其中在临海先进制造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包括渔具生产和集散基地在内的渔业设备制造业,把蓝色资源作为最稀有、最珍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深度开发。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也曾批示:“国际钓鱼及与钓鱼休闲有关的产业是一个有前途的产业,值得进行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有利于威海发展,应当大力支持。”显然,借力“两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将渔具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向着相关上下游拓展、延伸,使整个渔具产业向着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科技化方向迈进,是威海新时期的新选择。

  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渔具博览会组委会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决定进一步强化展会的威海特色,在展会期间增办“幸福威海”嘉年华活动、威海国际钓鱼比赛、威海发展成就展、威海民俗文化展演等多项活动,吸引参展客商的目光从渔具产品转移到更为宽泛、丰富的领域,提升渔具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力,从而逐渐达到延伸渔具产业链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威海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要求,在借助展会平台提升威海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展会综合效益上进一步下功夫,使展会在更大领域里发挥拉动作用,促使渔具产业真正做成大产业。”市贸促会会长邵永良表示。

  中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山东“耕海1号”探寻中国现代牧渔新路径

  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地质室主任石学法研究院:中国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开拓者

  占我国业务浮标网90%以上!11位院士一致认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海洋资料浮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揭牌!中科院海洋所孙松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我国首艘活鱼养殖运输船“经海1号”正式交付!填补国内深远海养殖生态活鱼船空白

  21世纪中心派员赴美国参加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决心号”钻探船平台管理委员会会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