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奉贤的这个小渔村如何走出自己的“逆袭之路”?小编带你感受“上海最后的渔民生活”

发布时间:2024-01-23 08:06人气:136

  位于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的滩浒新村,是奉贤区一个很特殊的渔村。那里居住着80户人家,目前,仍有约45户家庭从事着渔业生产,他们都是2000年从浙江嵊泗的滩浒岛搬迁而来。近日,在奉贤区公布的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由海棠社区申报的滩浒新村鳗鱼苗捕捞技艺和海蜇古法腌制技艺双双入选,老味道和活手艺有了传承,渔村的发展之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上午9点,记者在滩浒新村看到,渔民们三三两两坐在自家门前,有的正在手工缝制网具,有的在编织绳子、有的正在制作下海定桩用的浮子。据了解,渔民们每年12月开始捕捞鳗鱼苗,到次年5月份结束。

  每年7月15日至25日捕捞海蜇,海蜇捕捞结束后,渔民就开始一年的修补制作新渔具的工作。历经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有的居民家,光是网具,就堆满了仓库。

  如今,不少缝制网具的流程可以由电动缝纫机取代,但仍有不少环节需要手工缝制,村民王惠萍正在利索地穿针引线,将不同大小的鳗鱼苗网衔接起来,“7月份就开始准备这些工具,要准备鳗鱼苗网、毛竹啊、引子。像我在做的这个,就是把大小不同的网笼子缝好以后,下面再绑一个小桶就可以了。”

  根据渔政部门关于休渔期的相关规定,渔民们每年可以捕捞海蜇的时间非常短,但这并不妨碍渔民们一年都可以享用这道海味。据介绍,海蜇捕捞后,易缩水而不易保存,需要马上利用天然海盐和明矾,按一定比例进行腌制。

  海蜇也是渔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美味。上午,村民王惠芬就在清洗腌制好的海蜇,经过浸泡去咸后,准备晚上食用。 “放点麻油、鲜酱油、大蒜, 搅拌一下就可以吃了。”村民王惠芬介绍道,“新鲜的海蜇还要好吃呢。”

  目前海蜇腌制,仍保持最原始的古法技艺,主要采用“二矾”腌制技艺。“新鲜海蜇捕捞上来,先把海蜇头和海蜇皮分开。现在‘二矾’的海蜇,在口感上更加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传统的‘三矾’腌制技艺也一直在传承,海蜇缩水更厉害,总体上腌制相对比较少。”海蜇古法腌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乐卫平介绍道,“我从17岁开始下海抓海蜇了,祖辈很早以前就在抓了。”

  据介绍,鳗鱼苗和海蜇是滩浒新村渔民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这两项技艺的实际从业人员大多数在45周岁以上。如何保存传统渔民技艺、渔村文化,提高滩浒村村民在奉贤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是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想要破解的难题。帮助申创区级非遗,让渔民们的活手艺、老味道有了传承和保护,海棠社区还帮助滩浒岛上最著名的“滩浒三宝”大白虾、海蜇皮、凤尾鱼申报了商标注册证。

  “他们是2000年从滩浒岛搬过来的,生活习惯和作业方式还是延留着岛上的,包括吃穿住行啊。他们原来这些产品都是原始传统的销售方式,我们这次帮他们申请了国家级的商标注册和两项奉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奉贤区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主任许立群介绍道,“接下来有了身份以后,我们就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提高经济收入,让渔村渔民的收入比先前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获得感、归属感也会逐步逐步的增强。”

  传统的技艺有了保护和传承,特色产品渐渐打出知名度,下一步,滩浒新村还将借力传统渔民文化、滩浒岛旅游民宿等,真正实现渔村振兴。

  原标题:《奉贤的这个小渔村如何走出自己的“逆袭之路”?小编带你感受“上海最后的渔民生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