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冰湖渔猎——查干湖冬捕

发布时间:2024-02-14 02:37人气:185

  寒冷的冬日,当420平方公里的查干湖成为白茫茫的平地时,一年一度的冬季渔猎活动终于如约而至。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旱河,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它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因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会到这里“渔猎”,举行“头鱼宴”。历史上,查干湖一带生活着女真、契丹等民族。有史料记载,每年腊月,辽帝圣达宗会率领家眷来到冰冻的查干湖上扎营。因为辽帝喜爱吃鱼,于是他命人将冰面击破,让鲜鱼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并做成美味佳肴。这成为了民间传说中原始冬捕的开端。到了清王朝时期,以牧猎为生的蒙古族被赐予了查干湖畔的土地。但随着闯关东的兴起,造成了人口大规模向北迁移,这导致原有的查干湖土地无法支撑世居蒙古族生活存的需要,这迫使他们冬季外出劳作。利用天然湖泊进行捕鱼活动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这也成了当地蒙古族传统的捕鱼方式。

  不断提高的捕鱼技巧和日益完善的渔猎工具,让从辽金时代一直传承至今的查干湖冬捕成为了前郭尔罗斯大草原冬季盛大的活动。

  每年,在冬捕活动开始前,查干湖都会举行带有浓厚蒙古族特色的祭湖仪式。相传这个仪式是成吉思汗在这里祭拜天地时遗留下来的,人们将它一直保留至今。捕鱼前,渔民们会祭祀天神、地母和湖神,以此保佑万物永续繁衍,感激大自然的恩泽。

  祭祀的场面是十分盛大的:轰鸣的法号、吹着牛角号的们,还有盛装的蒙古族姑娘手托哈达在祭祀的场地为渔民们诵经祈福。捕鱼队的“渔把头”们也会随念诵祭词,祈求湖里的神仙恩赐来年的丰收。祭湖后,“渔把头”用“抄捞子”在已经凿好的冰洞里捞出“开湖头鱼”。之后,渔民们饮下壮行酒,在的诵经声与喧闹的鼓乐声中,伴着查玛舞,开始了冬捕。

  通常正式渔猎的前一天,渔民们会来到查干湖选定第二天捕鱼的地点。“渔把头”会依据捕鱼经验,确定捕鱼的范围并插上红旗。

  次日,天还未亮。查干湖村的渔民就要趁着夜色出发。渔民们头戴狗皮帽子、身上穿着羊皮袄、脚上穿着厚厚的“毡嘎达(靴子)”。在全副武装下,他们赶着马车,伴着零下三十度的气温匆匆赶往前一天选定的捕鱼地点。

  到达目的地后,“渔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和水深,开凿第一个冰眼作为“下网眼”。这是一个大约三尺长、两尺宽的冰洞,它用来作为放入渔网的地方。由于渔民们一般使用长为两千米的渔网,所以渔民们从“下网眼”开始,每隔15米就要凿一个冰眼,并用走钩将插入冰中的穿杆推到下一个冰眼,不断往复以此来控制渔网的方向。下网时,由于渔网的体积过大,渔民们会用马拉绞盘的方式带动渔网前进。几个小时后,渔民们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并把大绦缠在绞盘上。人们驱赶着三匹健壮的马拉动绞盘,让巨大的渔网随之在冰下游走。这场依据经验的活动,仅是下网的过程就要在结冰的查干湖面上持续数个小时。

  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渔民一声“来货了”仿佛预示着渔猎活动的丰收。冰下尘封了数个小时的巨网包裹着四面八方的大鱼,从宽一米、长两米的出鱼口被快速拉出。刚刚露出水面的鱼全身冒着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扑腾一会儿就被冻住了。伴着收获的喜悦,渔民将万吨的大鱼装车卖给批发市场,一次渔猎活动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个冬天,这样的渔猎活动会进行二十多次,每一次都像是一场赌博,依靠着经验判断每一网的收成。

  由于极低的气温更易于鱼的保存和运输,结冰的湖面更方便渔民在湖面行走,这使得查干湖冬捕规模较之于夏季打鱼的规模更加盛大。虽然每年冬捕的规模很大,但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渔民仍然用最简单的方式热爱着查干湖带给他们的一切。

  在查干湖,渔民们冬捕时使用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松的网眼,在每次渔猎时只会捕捞到五年以上的大鱼,这样未成年的小鱼就可以从渔网中继续回到水里。郭尔罗斯蒙古族有一句话叫做“猎杀不绝”,这短短的四个字,让查干湖里的鱼得以一直繁衍生息,而这句话也成了世代渔猎者们心照不宣的规定。

  得益于较高的纬度位置和合适的水深,查干湖一直保留着这样传统的冬捕活动。其中最原始的捕鱼方式——“马拉绞盘,冰下走网”是冬捕习俗中最独特的景象。当地的蒙古族渔猎者拒绝用冰冷的机械设备进行捕鱼,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他们仍坚守着使用传统器具——渔网、牲口、冰锥、绞盘和其他木质的捕鱼器具进行捕鱼活动。

  近年来,冬季气温升高、环境破坏、查干湖面积缩小等问题开始挑战这座北方小城中最后的渔猎文明。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古老的捕鱼习俗,2008年国家将它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吉林八景的评选活动中,查干湖凭借着“冰腾湖鱼”的冬捕盛况入选;并且当地政府每年会举办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保护这最后的渔猎部落。

  即使在城市化、工业化笼罩着钢筋水泥的今天,古老的渔猎文化仍然在这个安静的湖畔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不禁感慨,古老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一定是因为人们对它心存感激。几百年来,世居的蒙古族在查干湖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与查干湖共生,接受着来自查干淖尔的馈赠,但他们也会用放走小鱼、马拉绞盘的方式表达对查干湖的爱意。蒙、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捕鱼队一次次团结协作换来的丰收,像粘合剂一般让查干湖村的人们越走越近。也许,这正是冬季渔猎最美的地方吧。

  漫漫冬日,破冰声响彻查干湖畔;捕鱼者拉网打鱼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整个冬天,欢乐和紧张充满了整个查干湖村。就像春天要到来的时候,新的生命被重新投放到了这白色圣洁的湖中,查干湖畔的人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