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惠东巽寮渔业村:搭上振兴发展快车

发布时间:2024-02-24 11:59人气:131

  从巽寮湾高速路口驶出,驱车10分钟便来到了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街道上,干净整洁、高端酒店林立,看上去完全没有乡村的样子。走入一旁的小巷,只见精致的渔民小楼、晾晒的一排排鱼干和跑动吵闹的孩子,滨海小渔村的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这就是巽寮渔业村。

  鲜为人知的是,此前的渔业村是一处软弱涣散村,村内环境脏乱差,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很单一,常年靠捕鱼为生、与海浪搏斗。

  政策的东风吹来,老渔民迎来“洗脚上岸”的机会,有了属于自己的岸上住所,依托滨海旅游业,转产转业做起渔船观光、海鲜饭店、海产品商店等旅游生意,搭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

  这几年,渔业村不断增强党组织管理,面对发展困境,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干,营造了良好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干群关系,让曾经破败的小渔村,转变成为一处集食、住、行、游、娱、购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网红渔村”,渔民依靠旅游致富的日子蒸蒸日上。

  沿着渔业村滨海堤坝漫步,岸这边是错落有致的洋房、民宿,另一边是由松林、沙滩组成的沙洲公园。当夜幕降临,这里就穿上了五彩斑斓的“华服”,而跨在湾上的渔业桥,宛如一道彩虹。徐徐海风吹来,滨海渔村风景如诗如画。

  “以前的海堤是一处泥泞不堪的滩涂,村内环境也是脏乱差。”2017年,苏明仔作为新一届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当时的渔业村因缺乏科学规划,村里私搭乱建、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情况随处可见,严重阻碍振兴发展步伐。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东风,苏明仔决定从“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着手,推动渔业村进一步发展。然而,工作推进之初并不顺利,村里计划拓宽村道,需要拆除各家各户门前围墙,遭到很多村民的强烈反对,清拆工作几度停滞。

  高岭峰曾是反对清拆的村民之一,他住在村里的海港堤坝旁,家里是三层小楼,门前的一圈墙围出了小院,用于堆放洗衣机、渔网等生活杂物。

  几次交流,苏明仔发现,强制拆违并不是办法,组织凝聚力不强、村民不认可是关键。当时,渔业村村务管理混乱,是不折不扣的“软弱涣散村”,村民对村集体的认可度很低。“主体是村民,要获得村民认可,我们就必须带头干。”苏明仔说。

  为解决此问题,苏明仔带领党员从自家的围墙拆起,党员亲戚邻居跟着拆,一点点把样板路建起来,把村庄环境打理干净。慢慢地,村民感受到了村庄建设带来的变化,大家从最初不理解、有怨言,转变成为支持和主动配合。

  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严格制定支部工作方案、完善考核考评方法,以实施目标清单的方式压实责任,通过不断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树好形象,重塑了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各项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从那之后,高岭峰对村集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主动拆除了家里围墙,并积极为渔业村发展建言献策,“渔港的淤泥还需要进一步清理,这样渔船都可停进来躲避台风,也方便大家停靠上岸和游客观光。”随着村内环境向好,高岭峰做起海鲜大排档和旅游民宿的生意,乘着乡村旅游热,他的生意不断兴旺,成为村里致富专业户。

  近年来,巽寮管委会先后为渔业村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推动巷道拓宽、市政管网建设、外立面改造等村内环境场景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改造面积达5万平方米,成为惠东全县率先完成示范村创建的行政村之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为群众打通信息传递的渠道,搭建议事决策的平台,树立攻坚克难的榜样,把党组织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全体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巽寮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达婷说。

  “天蓝蓝,海蓝蓝,光脚丫,走沙滩,阿爸出海打鱼去,阿妈织网一番番,一网鱼,一网虾,鱼虾满仓归海湾……”清凉的夏日夜晚,悠扬的渔歌从戏台上传出,台下挤满的老少村民,纷纷沉醉在家乡如痴如醉的歌声中。

  这一天,是渔业村传统的妈祖祝寿日,是村里每年最热闹的时刻。在台上献唱的是67岁的渔业村村民李却妹,她是惠东渔歌的省级传承人。在村民的热情聆听下,她连续唱了1个多小时才休息。其中很多歌曲是她自写自编的原创渔歌,包括在乡村振兴政策下,村民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渔歌。

  “以前村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村民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存在较多陋习,有时还出现打架斗殴、赌博甚至有个别人员吸毒现象。”在苏明仔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渔歌就是渔业村的魂。

  事实上,为了保存这门祖宗传下来的民间艺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渔业村就组建了由李却妹带队的巽寮渔歌艺术团,将民间的渔歌爱好者聚合了起来,并收集歌词、曲谱,通过改编重新搬上舞台。

  如今,渔歌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心、德化人心,使村民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文化自觉,乡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这是渔业村创新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缩影。

  在法治方面,渔业村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文化服务中心、理事会等,制订村法律顾问制度,与律师事务所形成法律共建,以加强普法宣传为重点,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律进农村”法律知识宣讲,每月一次法律志愿服务,推动渔业村形成了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渔村。

  在自治方面,渔业村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规定每年专门从村集体资金中拿出6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每年每户有2000元的奖励金。通过定期开展村规民约考评,表现好的村民方可得全额奖励金,如违反规定则进行减扣,有效发挥了村民在乡村治理当中的主导作用,村里的乡风民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德治方面,针对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且有诸多陋习,渔业村注重教育培养,动员本村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免费帮孩子们辅导功课,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对成绩好的学子进行奖励;同时,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摒弃陋习,树文明新风。

  如今,渔业村的乡村治理充满活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创美丽渔村的氛围异常浓厚,乡村治理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乡村治理进入新篇章,渔业村党总支制定了“强规划、走出去、引资金、建项目”的12字产业发展方针,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清晨的巽寮湾,太阳缓缓升起,海面上翻起阵阵金色海浪。7时多,刚吃完早餐,60岁的渔民李石九戴上帽子、披上防晒衣、穿上护袖,与老婆、孩子准时来到沙滩码头前。此时,大榕树下已经坐满了渔民朋友,他们不是去出海捕鱼,而是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

  近些年来,随着滨海旅游兴旺,渔业村的渔民做起了旅游生意。对渔民来说,同样一条渔船,同样“靠海吃海”,但“吃”的方式转变,出海收益翻倍增长,让大家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

  “五一”期间,渔业村非常热闹,小长假与当地的妈祖文化节叠加,吸引来了众多外地游客,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天南海北的人们在这里乘坐渔船出海、沙滩捡贝壳、品尝鲜美海味,深度体验渔业村的滨海风情。

  如今,吃上旅游饭,老李没想到自己的手艺还能换种方式赚钱。“以前每年能吃饱就不错了,很难有结余;现在不同了,你看我都换了两艘船。”今年“五一”期间,李石九一家几乎满勤,通过渔船载游客出海游玩,赚了2万多元。

  2012年,为壮大休闲渔业发展,巽寮管委会引导渔业村成立休闲渔业合作社,把全村的渔民力量集合起来,通过升级改造渔船、加强休闲渔业安全、规范行业收费等方式,实现统一上下客、统一购买保险、统一票价,推动产业走上发展正轨。

  如今,合作社从最初加入的几十艘渔船,慢慢发展到了上百艘船。“我们向每次出海的合作社渔民收取一定管理费,用于维持合作社管理和派发年终奖金分红。”合作社社长苏雪连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年收益可以达到3000万元,勤快的渔民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以后我们计划把产业向更多元化发展,比如把体验出海捕鱼、编织渔网、品尝海鲜、制作鱼干等渔民文化内容加进来,让旅游体验感更强,提高休闲渔业附加值。”苏雪连说。

  这几年,巽寮强化规划先行,聘请有实力的专业团队为渔业村量身定制了产业发展方向,并组织动员村民参与制订和实施村庄规划,确保方向不偏、路子选准。同时,多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先后到浙江、上海、四川、深圳、潮州等地区参观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开阔思路,寻找发展方向。

  如今,渔业村通过引进合作企业把沙洲公园、鱼跃巽寮、奇幻光影岛等项目建起来,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渔业村集体每年单从这些项目获得的租金收入可达180万元。

  村民致富、集体有钱,渔业村从一处破旧渔港,转变成为特色渔业文化旅游村。“未来,我们计划对标成都的宽窄巷子、广州的琶醍,打造巽寮的‘宽窄巷子’‘酒吧街’等美食文创街区,激活渔业村夜经济,增添旅游文化新业态。”陈达婷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