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在知爱建 争先向前】地名文化展播—— 大高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8人气:188

  大高镇地处沾化区西南部,东连黄升镇,南接滨城区,西与阳信县毗邻,北与古城镇、下洼镇接壤。大高镇因镇政府原驻大高村而得名,现镇政府驻地在大高航空产业园区内,东北距沾化区城区30千米。地势平坦,东北稍低,西南略高,海拔4.3~7.6米。境内有缓岗、微斜平地和浅平洼地3种微地貌。有徒骇河、小开河、傅家河、沟盘河、潮河,205国道过境17千米。海拔最高点流钟7.6米,最低点庙北洼4.3米。区划代码:371603104。

  清朝,属丰乐乡。民国时期,属沾化县一区、二区。1971年3月,由沾城人民公社的25个大队与下洼人民公社的6个大队合建为大高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大高乡。2001年3月,撤销流钟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高乡。2002年8月,撤销大高乡设立大高镇。2005年10月,镇政府自大高村迁至大高航空产业园内。

  大高航空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1平方千米,现建成区面积约3平方千米,现有大高通用机场、青岛九天飞行学院、南山国际飞行航校、领航通航公司、山东寰宇航空学校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发展成为集机场运营、飞机制造、飞机维修、飞行员培训、通用航空飞行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通用航空会展、空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通用航空重点园区”和“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沾化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滨州轻型固定翼飞机生产与维修基地、滨州低空飞行旅游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流钟,一直是徒骇河上重要的渡口,渡口位于流钟村南,是古代官道。20世纪60年代,经流钟渡口过往客商和大车小辆穿梭繁忙。1969年滨东路(后称山广路)徒骇河流钟大桥建成,流钟渡口才停用。据《沾化史志》载,桑记锅子饼已有很久的历史。笔者在流钟走访部分老人时了解到,沾化区桑记锅子饼,为中华传统名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北宋时期为宫廷御食,金宋战争爆发,宋皇帝被俘,幼帝被迫迁都,御厨们四散流落,从此桑记锅子饼落户民间。沾化区流钟桑记锅子饼,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第四代传人已秉承祖业。

  流钟锅子饼的创始人叫桑吉祥,系沾化区大高镇流钟村人。流钟村隶属大高镇,濒临徒骇河,在流钟大桥未修建之前,为一渡口,因此,流钟村原名又称“流钟口”,南来北往的的商贾往往云集于此,街面上店铺鳞次栉比,餐饮服务日益兴隆。桑家便用面粉搀玉米粉烙大饼,摆摊出售,用于养家糊口。由于该家人善于经营,童叟无欺,便小有盈利。于是开设门头,创立门户,取堂号“增德堂”。意寓积德行善,发扬光大。桑家育有三子一女,第三子桑寿山继承父业,在烙大饼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用小麦面粉和面,干柴温火、平底铁锅烙制,所烙面饼,薄如纸且柔韧香脆,快火炒菜,用饼皮儿卷菜,刷上香油,香喷喷、热腾腾,美味可口的锅子饼深受顾客青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相到“增德堂”来吃锅子饼。“增德堂”在方圆几十里出了名。并且开发了锅子饼系列,有辣子猪肠、辣子肉丝、木须肉、三鲜、蛤肉等特色饼馅,适应不同食者的口味。流钟桑记锅子饼,因其饼薄如纸、软硬适当、味美可口,又加其制作快捷、经济实惠,携带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改革开放后,桑家的后人重操旧业,挂起了“桑记流钟锅子饼”牌子,到现在已发展到了沾化区外的无棣、东营市等地区,成为了固定资产上千万、从业人员达百余人的庞大的家族产业群。

  民间歌舞,在沾化境内传承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沾化县沙洼村民间艺人李连德在山西学会歌舞鸳鸯嫁老雕,后在县内自行排演,流传至今。沙洼村艺人除在附近各村演出外,还涉足无棣、阳信、河北黄骅一带,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歌舞表达的内容是众鸟劝说守寡鸳鸯改嫁的故事,演员一般需4男4女,亦可根据需要,增减角色。四男角色有老雕、老头、武丑、小生,四女角色有鸳鸯、鹦哥、黄雀、丫鬟。舞蹈中4个男角手持哈铃鼓,4个女角分别拿梆子、花篮子、花扇、手绢等道具,分两队各角色穿插,轮流领舞领唱,众角色同时伴舞伴唱。唱词诙谐风趣,曲调婉转动听。舞蹈传承初期,仅有应答伴唱,无乐器伴奏。1940年,为适应观众欣赏需求,将原有16段唱词压缩,并固定角色演出服装,增添文武场伴奏,场景更加活跃,成为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庙会、求雨时的主要演唱节目。建国后,在县文化主管部门帮助下,沙洼村民间艺人对词曲和表演形式进一步修改,使其艺术水平大有提高。鸳鸯嫁老雕,是集戏剧、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语言朴实、诙谐,歌舞生动、形象,曲调具有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歌风格。歌舞贯穿众鸟劝说鸳鸯改嫁的故事,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艺术形象。

  1953年,沙洼村民间歌舞鸳鸯嫁老雕代表惠民专区参加山东省民间歌舞调演,获二等奖。1985年8月,参加惠民地区民间歌舞调演,获特别奖。2003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组采访录制的沾化民间歌舞鸳鸯嫁老雕,在央视第七频道黄金时段播出。2007年10月,古城镇沙洼村的民间歌舞鸳鸯嫁老雕,列为滨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邢家集村传统道具舞蹈跑旱船,已有370余年历史。2008年6月,列入沾化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跑旱船,是一种中国民间舞。流传极广,多在年节表演。在我国北方的城镇乡村,跑旱船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娱乐节目。跑旱船时,一般使用的伴奏乐器是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也有的地方加上一至两支喷呐伴奏、气氛热烈,情绪活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近年来,滨州沾化区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在这一工程带动下,传统的渔网加工村——大高镇河东李家村实行“农户+合作社”抱团发展渔网加工,逐渐发展成可加工可订制、线上线下两路销售的渔网专业村。其实,河东李家村在渔网产业中是远近闻名的“渔网村”,从五六十年代做纯人工编织的传统手抛网开始,到如今主要加工和销售传统手抛网、美式手抛网、粘网等渔网,现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渔网。在渔网产业越做越大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劳动力就业,周边村民拿着渔网加工活回家做,实现加工手工活足不出户。截至目前,大高现有渔网渔具加工、销售企业约50余家,渔具、渔网年销售额超2亿元,为传统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