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中国海军如何护渔?护渔为何反成摸鱼?领海界限是如何界定的?

发布时间:2023-06-22 00:24人气:161

  大家好,这是我们“中日渔业战争”系列视频的第二期。在上一期我们讲到,日本政府已经有计划地指使渔船侵入中国海域,但北洋政府还在忙着甩锅。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当时海军部勉强接纳的这个“海军护渔”的方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日本渔船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海域“偷海鲜”,怎么说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而在外交部和农商部的不断请求之下,海军部终于推出了一套“海军护渔”的办法,试图阻止日本人的侵渔行径。

  根据当时的报道,这套办法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从海军抽编六条舰艇,两两结组,分段在海岸线上展开巡逻,驱逐并逮捕闯入海域的日本渔船。二是由各省倡议渔民们自发成立渔团组织,再以渔团为单位,集资购置巡逻船械和武器,与海军一同在沿海地区巡逻。

  简单来说,这是一套军民联合巡防的方案,根据这套办法,保卫海洋渔业资源,北洋政府的海军只出一半的力,剩下一半的力量则交给“渔团”负责。

  这个“渔团”,就是一种带有武装性质的民间渔业互助组织。在历史上,渔民们组成渔团,和政府合作保卫自己的利益,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比如,在清末的时候,在舟山渔场就曾经有过一个“黄龙帮”。这个“黄龙帮”里的渔民,老家都是从宁波、镇海等地过来的,他们把自己老家捕鱼的方法带到了舟山,在岸边的浅水区里竖好木桩,拉起渔网,张网捕鱼。而在舟山群岛的海域里,也经常会有一些其他地方的渔民过来捕鱼,比如从温州、福建等地过来的渔民,就会在渔汛期里驾着小船,闯入他们张网捕鱼的渔场,而这些小船常常会把“黄龙帮”布置好的渔网给撞坏。

  “黄龙帮”控诉这些外来的渔民破坏了自己的渔网,而这些外来的渔民又指责黄龙帮的渔网打扰他们捕鱼。这样一来二往,双方就爆发了冲突。而“黄龙帮”闹到最后,干脆出钱给浙江省的海军,雇来了一艘武装巡逻船,专门驻扎在渔场,保卫渔网。后来,“黄龙帮”为了加强防卫的力度,又向渔场里的渔民们征收每张网三块银元的“保护费”,再用这笔钱,重新向军方租用了一艘装配了和防弹钢板的高档巡逻船。

  这个黄龙帮的故事,可以算是海军“武装护渔”的前身了。在我们今天看来,其实就是黑社会行为,而军舰收了钱就能替帮会办事,更是难以想象。但是从当时社会的现实角度讲,自从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政府就对地方社会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了。直到民国时期,地方治安的维护,仍然不能完全指望政府,都得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官方和民间的“共建”。 在那时,全国各地的乡绅都在自发组织“团练”来实行武装自卫,而海上的“渔团”也被认为是团练的一种。

  甚至在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的成员应梦卿,还邀请过浙江当地身经百战的奉化渔团,趁着渔闲的时候,打了一份“临时工”。这些渔民坐着火车来到杭州,组成了“渔民敢死队”,攻击浙江省政府和军械库,实现了杭州光复。甚至蒋光头还对这些老乡的作战能力赞誉有加,邀请他们加入他的军队,只是他开出的条件太小气,渔民们看了看,参加蒋光头的军队,还不如回家捕鱼呢,所以全部拒绝了。

  而在北洋政府的海军护渔政策出台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日本渔船的侵渔行径。1926年,山东龙口的渔民大叔们发现,有十余艘日本渔轮在家门口偷鱼,就立刻报告给了海军部队,海军随即派出军舰,捕获了两艘非法侵渔的日本渔船,而其它的日本渔船见势不妙,都仓皇逃跑了。所以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海军军舰,对日本前来侵渔的渔船,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但是,当时的民国海军,只是把“巡防护渔”当做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表面上在护渔,实际上却在“摸鱼”。1925年,日本渔轮跑到长江口大肆捞鱼,可民国政府的军舰却无动于衷,中国渔业专家王文泰就为此抱怨道:“历来当局虽称派舰巡护,而于扼要地点,并未注意,以致日舰横行,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海军部却表示,他们只是在照章办事。而这个章程,就是在1921年海界委员会确立的“三海里规则”。

  这个“三海里规则”,指的是领海的宽度。历史上,关于领海的宽度,其实在不同时期一直流行着不同的主张。我们简单介绍一个有关领海宽度的理论,在17至18世纪的时候,荷兰的国际法学家提出过一个原则,他们认为,领海的宽度,应该取决于陆地上的国家能够有效控制的范围。这一原则后来演变成一个经典的公式: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应该以大炮的射程为准。

  而在18世纪时,大炮的射程大约是3海里,所以最经典的领海宽度规则“三海里规则”就这样诞生了,直到中日渔业纠纷当时,欧美列强都一直坚持着传统,主张三海里的领海规则。而事实上,当时的大炮射程早就超过了3海里,而国际上也早有很多国家,主张打破3海里的领海宽度,将领海范围延伸至10海里,甚至12海里。

  但当时的欧美列强,不愿延伸领海的宽度,显然不是因为他们的大炮射程不够,更不只是为了坚持传统,而是因为,越小的领海,就越有利于他们在海洋中畅行无阻。反倒是弱国有必要主张扩大领海的宽度,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列强掠夺。

  而领海的界限,只是一国宣称主权管辖的界限,并不意味着获取经济权益的界限。所以即使划定了领海界限,也不等于划定渔业界限,渔业界限应当远在领海界限之外。比如今天的国际海洋法,除了领海之外,还有一个“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我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就包括了领海基线海里范围内的水域,我们可以对这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包括渔业资源,享有相关的主权和管辖权。

  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对于海洋权利的意识非常薄弱。所以,干脆直接附和了当时欧美采用的“三海里规则”,甚至在设计“军舰护渔”的方案时,还直接把这个规则套用到了军舰护渔的巡逻界限上。所以,这个所谓的“照章办事”,相当于放弃了对那些前往近海海域捕鱼的渔民的保护,更是无法阻止日本渔船来到中国近海捕鱼。

  这个政策一经公布,我国渔业界的大佬就坐不住了,比如江浙渔会的会长邹振罄就直接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到《申报》上,吐槽海军部这个“摸鱼”的“护渔”政策。他说,如果还以三海里来作为领海宽度的话,那就连中国沿海最近的渔场,也要被划到公海里去了,相当于是直接把丰富的渔业资源拱手让给日本渔船。这个政策的提出,“对外则放弃海权,对内则束缚自己渔民”。他还吐槽到,如果真的要在领海界限和捕鱼界限上,坚持三海里规则的话,那就没必要和日本闹渔业矛盾了。“夫公海者,我与人共之者也,则此次日轮捕鱼,按其区域,当然在于公海,又何必奔走呼号,指为越界捕鱼乎?”

  海军部的“武装护渔”方案,在渔业界的吐槽之下,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为此,海岸巡防处处长许继祥专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而这份采访,也可以说是“划水”的教科书了。记者问到,领海界限三海里的规定,为何不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扩展呢?许继祥回答说,“三海里为界,系万国共遵,此事须征万国同意。”记者又问他,那渔业界限是否依照领海界限的范围呢?许继祥说:“领海界限乃国际间相对之事,渔界事属内政,各国多有另定较大之范围。”而当记者又问到,那渔业界限又该如何划定的时候,许继祥则回答到:“本国渔界范围,尚未划定,但此不属海军军政。”总之,一句话,不管渔民的渔场在哪儿,海军的护渔军舰,只在距离海岸线三海里的范围内进行巡防。而只要日本渔轮不进入海岸巡防处的巡防范围,就也不在北洋海军的护渔范围之内,这些军舰都可以心安理得的视而不见。而至于当时的中国渔民,和沿海地区的鱼群生态环境,则更不是海军军政的“管辖范围”了。

  要说民国时期的海军为什么这么怂,主要还是因为弱国无外交。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随后当政的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足够的国力来强硬处理日本的侵渔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那么抗议、交涉等名词,由一个没有实力的国家来引用,其效力就等于一张废纸。

  而在当时,中国的护渔力量,不但海军弱小、舰船破旧,还受军阀政治的影响,分别依附于不同的势力。这些依附于不同势力的海军舰艇,主要充当了内战的工具,而将维护海权置于一边,更不要说维护渔民的经济利益了。比如1926年,江浙两省商议护渔,就必须经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同意。而这些军阀当时忙着打内战,只舍得把不中用的小舰派去保护渔民。

  根据《申报》的报道,当时用来护渔的军舰,普遍的排水量只有一百多吨,有的甚至不如日本过来侵渔的渔船体量大。所以说,除非护渔一事真的能给当地军阀带来实际的财税收入,否则,没有哪一艘舰艇是真正为当地渔民服务的。

  国事悬殊之下,日本渔轮继续在中国海域横冲直撞,甚至比之前更加嚣张。在侵渔的过程中,这些日本渔船根本不会考虑渔业资源的养护,甚至还会采用一些非常狠毒的手段,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日本侵渔的渔船,大多是日本政府已经禁止在本国近海使用的拖网渔轮。当鱼群遇到这种拖网,都会被一网打尽,很容易造成近海的渔业资源枯竭。

  日本政府把这些渔轮驱赶到中国沿海捕捞,本身就是一种狠毒的政策。而这些侵渔日轮,还会使用一些国际上禁止使用的渔具进行捕渔,例如,电鱼、炸鱼等等,造成了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巨大损失。

  比如,1927年5月,日本人在大连与烟台之间偷捞鲅鱼的时候,就使用了水炸弹。而烟台本来是鲍鱼和海参的天然产区,却因为日本人的悉数滥捕,竟然让当地的海参和鲍鱼几乎绝种。

  经过了几年的肆意捕捞,日本人把渤海湾一带的渔场几乎掠夺一空。紧接着,他们又将触角伸向了更远方的海域。1929年至1931年,大量的日本轮船侵入了长江口和江浙沿海地区,在上海附近开启了一段格外猖獗的侵渔行动。据统计,在这两年之间,每月侵沪的日本渔轮最多达38艘,最少也有14艘,平均每月28艘。

  这些强盗仗着自己“皮糙肉厚”,不仅毫无顾忌地破坏中国渔民的渔具,甚至威胁到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比如臭名昭著的日本渔轮“姬岛丸”,就曾多次有意无意地撞毁中国渔船。1929年1月29日,“姬岛丸”在浙江温州沿海侵渔,撞沉了中国渔民朱顺发的渔船,然后逃回日本,却并没有遭遇任何惩罚。1931年3月,这艘“姬岛丸”再次来到舟山海域侵渔,中国渔民朱阿根上前交涉,结果他的渔船也被姬岛丸故意撞沉。而朱阿根好不容易才被附近的渔民兄弟相救,险些在海中丧命。

  所以事实上,这些日本渔轮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和中国渔民抢鱼了,他们还要和中国渔商抢市场。当时日本遭遇经济危机,经济不太景气,国内渔价一落千丈。这些渔船来到上海附近侵渔,更深远的目的是相中了这块当时中国最大的渔品消费中心,试图将那些在自己国家很难卖掉的海鲜,倾销到中国市场。根据当时调查报告,1930年,在上海附近的海域,共有172次可查的日本渔轮侵渔记录,而在这一年里,通过上海海关口岸的日本渔船竟然多达上千艘。

  这么多年来,日本不断利用外交和军事的双重力量,扶持本国的渔业,并对中国渔业施压。之前受到影响的,主要是中国的渔民大叔们,而当日本渔船大量进入上海市场倾销鲜鱼后,又引发了中国渔商的恐慌和愤怒。所以,日本渔业针对中国的“经济战”也就此打响。

  好啦,大家应该也挺累了,所以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下期我们在详细的聊一聊如何应对日本渔业“经济战”的故事。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下期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