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全国两会有个会变魔术的河南代表变出个中国乡村版“拼多多”

发布时间:2023-06-07 04:06人气:91

  今年两会上,河南有位人大代表会变魔术,他叫马豹子,正忙着接受记者采访,为乡村振兴提案。

  他曾经是年赚上千万的“魔术大王”,现在是宝丰县赵庄大黄村党支部书记。他也是2021年“豫记文化跨年夜”活动的嘉宾。

  第一个,他靠变魔术在二十出头就赚到千万财富;第二个,他在一个不靠近城市不靠近铁路公路的小村里,建起了一个年销30个亿的小商品市场;第三个传奇是,他自己总结出了中国农村最畅销的十大产品,帮助十来万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

  在马豹子还是魔术师的时候,他就懂得一个道理:死的不是魔术,活的才是人,用流量卖货。

  到后来,干脆在老家大黄庄做起了批发,从蚊子药到图书,从铁锅到方便面,面包车、床上用品、服装等应有尽有。

  大黄图书市场每年的图书批发销售量占了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是中国农村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之一。

  目前以大黄村为中心形成了集图书批发、渔具加工、文玩销售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带,整个产业链吸收13万人就业,年创收入20多亿元(民间的统计是40多亿元)。

  这是被称为“宝丰现象”的经典事例之一。马豹子他们证明了一点,不是传统文化不行了,而是玩法变了。

  基本上以户为单位,开着面包车或大篷车(流动舞台车),到全国各地的乡村,走街串巷。这一走,往往就是一年,直到年底再回来。

  但另有许多人,过年了也不回来。过年正是他们赚钱的好时机。比如赵庄镇,往年抢在大年三十前往外走的人约有800人左右,这些人只做一件事,就是随机在各个村庄的村头巷尾摆上旋转木马、儿童蹦蹦床和各种充气滑梯,趁着老乡们都回家过年的当儿,挣小孩子们玩闹的钱。

  按近些年的行情,坐旋转木马,每人次两分钟10块钱;玩儿童蹦蹦床,每人次15分钟10块钱,加上其他项目,生意好的人家,一天能收入4000块。

  但是这一切,在2020年春节到来之际戛然而止——因为疫情,这个镇上的人都被“锁”在了家里,谋生门路骤然断掉。

  岂止如此,他们原来在正月间参加的“马街书会”,两三年中也几乎完全变成了线上展演,田间地头人山人海的景象已成回忆;即便是平时外出走街串巷卖东西,因为全国各地防疫“关卡”的存在,他们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到处转悠着“溜圈”了。

  好在2022年底许多地方放开了疫情管制,这个镇的人如同鸟儿被放出了笼,纷纷重新开动五菱,跑出去继续走街串巷。这一走就不得了,中国线下农村最大的“当当网”和“拼多多”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今年这个年,这个地方的人要赚大发了。

  2023年春节腊月二十六,我到这个镇下属的大黄村考察。说起来,大黄村是中部地区魔术产业重要的的发源地。我的车开进街区,发现整个村路空空荡荡,只有少数临街的铺面开门;慢慢溜达半天,碰上的都是老人或小孩,问一下,回答说哪还有年轻人,大家都急着到外面做生意了。

  这情景,和附近不远处一个集镇上人山人海办年货的热闹情形,截然不同。别的地方的人是从外地往家里赶,他们却是反着方向,由家里向外面走。真应了一句老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这个镇子,在河南宝丰县,名叫赵庄镇,那个“空空荡荡”的村,名叫大黄村。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计。

  大概10来年前,台湾魔术师刘谦正火的时候,我曾以游客的身份去过赵庄镇。当时是冲着“中国魔术之乡”的名头来的,不料想,魔术没看到,却看了满街的魔术道具商店。随便走进一家,会发现角落里摆放的某些扇子、帽子、箱子等,已落满灰尘。

  问当地人咋不见有什么魔术表演?答:整个赵庄的魔术师,都到世界各地转悠去了。

  那时候,时不时会听说有什么魔术师登上了国际杂技表演舞台,或者有什么魔术大篷车在国内某地乡村表演脱衣舞,被举报了遭受重罚,如果仔细探究,会发现其前缀往往是两个字,“宝丰”。墙内开花墙外香,当地人有时也会自嘲,除了表演魔术,他们会的,就是卖狗皮膏药。

  道路建得宽阔笔直,路两旁一幢幢楼房高高矗立,楼下一层各类门面房一字排开;这里兴起了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电商基地,特别是走进大黄村宽阔的路面和整齐的街区,会发现这里已俨然成为一个大型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市场。

  “中国最大农村图书市场”“魔术文化产业园”“大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渔具5G电商直播基地”“金泰商贸批发中心”……这些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招牌,醒目地展现出大黄村的不同凡响之处。

  实际上,就产业的生成发育而言,目前赵庄镇已经形成了以大黄村为中心,集图书批发、渔具加工、文玩销售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带,整个产业链吸收13万人就业,年创收入20多亿元(民间的统计是40多亿元)。

  村民们的经营方式,有点类似于“前店后厂”式的就地加工、就地出货,而今,延伸到全国的线下销售网络和越干越火的电商直播,又让这个地方的产业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

  截至目前,宝丰县以大黄村为中心的赵庄镇、石桥镇、肖旗乡、商酒务镇等乡镇已发展出以下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品牌:

  图书批发——全国农村规模最大的市场。最红火时,大黄村一年的商品总销售额35亿元,其中,图书销售额超过4亿元;有专家评估,这里的图书销售,几乎占全国农村图书销售量的近一半。

  渔具加工——中西部地区新兴的渔具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宝丰共有120余家渔具生产、电商企业,直播带货主播近200人,主销产品100多个,培育本土品牌18个,带动就业1万多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渔具电商产业链,实现了渔具的本土化生产加工。

  相框生产——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相框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宝丰县工有相框加工、电商企业30多家,日总销售9200箱,年销售总额4.5亿元。

  窗帘加工——河南规模最大的窗帘生产加工基地,吸收近1万人就业,年外销额近10亿元。在此基础上,赵庄镇亦成为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的加工、电商基地。

  魔术道具——全国最大的魔术道具生产基地。这是宝丰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优势产业,近些年虽呈现萎缩趋势,但作为“看家本领”,宝丰人特别是赵庄镇的人,都还没丢。现在我们去大黄村村中心,与魔术相关的雕塑、建筑、广场等景观,仍然是当地作为中国魔术之乡的显著标志。

  除了这些产业之外,赵庄镇等几个乡镇的小商品市场,还销售电器、服装等众多商品,用他们自己的话是以“电商+快递+供应链”模式,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物流快递入村“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县了电商服务全覆盖,推动了传统商贸、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融合发展。

  2021年7月,在全国农村商业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宝丰县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其工作经验被商务部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所以,称他们为辐射中国广大县域、农村市场的线下“当当网”和“拼多多”,并不为过。

  中国乡村版的“当当”和“拼多多”如何炼成?或者说,是谁主导了这个产业奇迹的发生?

  这就要说到宝丰县那13万农民从业者,说到他们里面最早打开“阿里巴巴宝藏”的魔术师们,正是这些底层人开创了历史,并推动了一次次创新、一次次演化的发生。他们凭着勤劳,凭着走南闯北的见识,玩了另一场“变戏法”,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民间智慧。

  论历史,宝丰魔术源于春秋,兴于唐宋,繁于明清,盛于当代,距今已繁衍传承2400多年(宝丰县赵庄乡赵庄出土的宋代三彩瓷枕,正面画有“双狮子斗宝”的图案,后来出土的汉砖上也有类似的杂耍图案。自古至今,“春秋魔王威震四方”“明代张家魔财广进”“同治张辉空手定日”“民国朱家木偶演红”这样的历史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着演绎了传奇的宝丰魔术)。

  宝丰马街书会的说唱艺术,也和此同宗,二者共同汇成了“宝丰艺人走天下”的独特风俗传统。而且这地方历史上盛产汝瓷、盛产酒和煤,老百姓的骨子里,渗透着较为浓厚的经商意识。

  这不,中国一改革开放,宝丰的魔术师、曲艺表演者、说书艺人就跑出门去,到全国各地表演,一时间,“宝丰魔术大篷车”成了新闻报道中的热词,“艳舞表演”“扮假和尚乞讨”“卖狗皮膏药”等搭便车现象也泥沙俱下。

  按照社会学理论,集群演化是行动者能力与选择性环境互动的结果。宝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市场、制度和空间结构等地方环境相结合,催生了大量魔术表演团体的地理集中。而基于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由不同行动者互动所建构的子承父业、师徒制、以团代培和行话制,形塑了知识溢出与集体学习的地方化网络,让“宝丰魔术”这样的地产文化产业一下子展现出内在的发展能量。

  到本世纪初,在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文化产业化提供的市场推力和拉力的作用下,宝丰县一下子产生了近千家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民间艺人达到5万多名(曲飞帆《“宝丰魔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8月),分别占到全国魔术演出团体、从业人员的一半。

  宝丰县下辖 13 个乡镇,其中 6 个乡镇拥有数量不等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许多村庄几乎人去屋空,比如赵庄镇就有1.2万人从事魔术演出,占到全乡总人口的近1/3;下辖的大黄村全村2200人,一半从事魔术相关产业;仅有 372 户人的周营村,拥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 116 个。由此产生的演艺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 70% 以上,成为部分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人“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农忙来种地,农闲去表演”,演出内容“以魔术为主、歌舞为翼、武术为辅”,一家人往往开着一辆大篷车就跑遍全中国。高峰时期,这样的大篷车足有8000多辆。这就自然带动了服装、道具、艺校、音响等相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 年,文化部将其誉为“宝丰文化现象”,之前,“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中国民间艺 术之乡”等称号,已先后花落宝丰。

  但这毕竟是“初级阶段”的市场潮流,人们喜欢的是猎奇和新鲜,是台湾魔术师刘谦那样的玄幻包装。到了2007年前后,随着公众审美取向的多元化、电视网络的普及和中国演出市场的变化,“宝丰魔术”传统色彩浓厚、创新能力不足、部分节目档次不高、营销手段缺乏、团队建设“小散乱”等弊端逐渐暴露,其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多艺人发现,再照老样子搞下去,搞演出无人看、教徒弟无人学,饭碗被砸只是早晚的事了。

  这时候,其中的“聪明人”找到了一条新出路:农村有许多集市,一有魔术表演,人群聚集效应就特别好,他们尝试着卖各种农村缺少的商品,没想到越卖越多、越卖越受欢迎。

  自此以后,宝丰人在自己进行表演魔术的面包车里,逐渐装上了各类小电器、服装、卫生纸、洗衣粉等日用百货,组成了一支流动的销售大军;魔术、歌唱、曲艺等表演节目原本是主角,现在越来越成了卖货的噱头和陪衬。

  “锣鼓一敲,招来老少。买卖兴隆,货品紧俏。魔术照演,龙套照跑。四海为家,都是老炮”。不少宝丰人外出都很能吃苦,开着车四处转,吃住都在车里,有人晚上饿了,偷偷跑到附近农户的地里,拔个红薯或萝卜,一顿饭就凑合过去了。

  也正是拼着这股吃苦劲儿,他们互相模仿和传帮带,以表演吸引人气,靠卖小商品获利,愣是闯出了“不卖门票卖商品”的新商机。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让魔术表演“起死回生”,而且还打造出带有自身特色的“面包车经济”,重新翻身扬眉吐气。

  宝丰商酒务镇赵官营村原来出去玩魔术的人不少。后来玩魔术没市场了,有人发现了到农村为人照相的业务,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村600多口人都开始开着车,到处为人照相。既然要照相,就需要大量的相框、相纸、彩墨等物料供应,就又有人在村里和镇上办起了相框加工厂、相纸冲洗门市部。

  这种产业迭代、市场外溢现象,吸引了当地更多人的参与。于是一个新的产业诞生了,这里成了全国知名的相框产品加工基地,年销售额能达到4.5亿元。

  当地窗帘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最早,宝丰人发现床上用品“四件套”(两个枕头套,一个被套跟一个床单)卖得好,后来这个市场逐渐萎缩后(年轻人更趋向于到城里买品牌产品),窗帘、桌布、墙纸等细分产品却越来越紧俏;于是开始落地生产,延续至今,当地的窗帘加工产业已颇具气象,仅赵庄镇就有相关规模性企业10多家。

  类似的还有图书产业。大黄村现任村支书马豹子,1991年19岁时,用卖猪的钱组织了一个10人魔术团,专挑山高路远的偏远小山村,远至云贵川,没两年就赚了1000多万元。后来魔术表演不景气,他也开始采用“魔术表演+商品销售”的模式,往农村带货,只拼一个量,什么好卖就卖什么。2009年他当上村支书,带着更多村民走上这条路,村里的的流动舞台车一度达到2800辆,载货的面包车也一度扩充到3.7万辆。

  2014年,他总结村民们外出卖货的品类,惊奇地发现,销量排在第一位的竟是图书。据此他总结出了“中国农村最畅销的十大商品”,并断然决定在村里投建图书批发市场和小商品集散市场,实现加工生产与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

  当时,中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无论是青少年教育还是党群组织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大黄村建成辐射全国的图书批发市场,把村里几十家图书销售大户集中在一起,规范进货渠道和图书质量,很快就吸引了全国22家出版社入驻,日均销售图书4万册(旺季时达到10万册)。

  2016年,大黄村商品总销售额超过35亿元,其中,图书销售就超过4亿元,春节期间,每天销量甚至突破了30万册。

  2017年3月,当地举办“中国·宝丰图书博览会”,大黄村图书市场内,工有27家出版商和22家商户参展,参展图书有10多个门类2000多个品种。此后连续两年,这样的博览会都会如期召开,期间举办各种学者讲座、作家签名售书、魔术表演、观摩采风等活动,如果不是因2020年开始的疫情而中断,其规模和声势将会越来越大。

  从魔术到日杂小商品,再到图书、相框、窗帘、床上用品等细分产业领域,宝丰人的经营范围经历了由被动承载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样的市场发现和市场经营,只能由他们在长期的走南闯北过程中逐渐完成。

  当然这样的产业,都是所谓的“不起眼产业”或“低端产业”,对于方兴未艾的农村市场来说,属于生活和生产的必须,总体需求量大,长期处于不满足状态。很长一段时期,农村现有的市场主体发育薄弱、销售渠道狭窄、消费点分散,导致流通成本高、物廉价美的商品缺乏,所以一旦出现“魔术表演+商品销售”这样新潮好玩的销售模式,一旦出现宝丰“当当网”“拼多多”这样的灵活机动的市场主体,受到底层民众的广泛欢迎自然在所难免。

  由此而言,宝丰人补了市场的一个缺口,或者说,他们提前做了一件别人没来得及并不愿意干的事情——以蚂蚁般的吃苦耐劳、蜜蜂般的市场嗅觉和蜘蛛般的耐心精明,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布下了一张销售大网。

  而这样的蝼蚁雄兵,近些年因为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渠道的能量加持,而更显得人小鬼大、蚍蜉撼树。这几年,渔具产业能在宝丰横空出世,就主要得益于此。

  说起来,这事最早与一个叫李恒的宝丰人有关。2019年,李恒到杭州考察学习后,成立了一家名叫逆流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销售服装、鞋帽等商品,但因为疫情和产品选择等问题,很快赔个净光。焦虑之际,他盯上了网上逐渐热起来的渔具直播销售,一试之下,当月收入8万元。他心花怒放,随即将产品经营重心转移到渔具市场。

  2020年12月,李恒在宝丰投建立了一家渔具加工厂,生产线组、太空豆、钓椅、子线钩等网上热销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质量把控、成本和供货量受限等问题,2021年就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

  此举很快在当地引发了示范性模仿、跟进效应,仅仅两年,宝丰就出现了“湖光”“湛龙”“逆流上”等69个本土渔具品牌,授权销售品牌40多个,主销产品达100多种;渔具产业已覆盖全县10个乡镇,带动就业4万人。这些渔具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全国各地,几乎实现了渔具的本土化生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渔具电商产业链。

  2021年11月,阿里云与宝丰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渔具产业大数据平台、渔具产业智能供应链示范标杆、中国渔具产业直播基地、渔具品牌打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助力宝丰县渔具电商产业发展”。

  电商巨头加码,让宝丰的蚂蚁大军减少了市场销售环节,缩短了销售时间和空间,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因而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品,都被他们亲手推进了“市场大流通”。

  比如已传承了数百年的汝瓷,原来只有几家小作坊烧制,近些年来借助网上展示和电商销售等手段,发展势头强劲,已拥有陶瓷企业100多家,年产汝瓷200多万件(套),汝瓷大师160多人。其中,仅汝官窑遗址所在地的清凉寺村,就发展汝瓷烧制研发企业、研究所、手工作坊近百家,从业人员600多人,汝瓷年产20余万件(套),年产值近2亿元。

  走进这些汝瓷创业园、产业园,到处都是电商直播间,瓷器的开片声、顾客的喧哗声、主播的吆喝声,搅成一片,直将这些偏远的乡间变成了连通大市场的“地球村”。

  如今的宝丰县,已建有275个电商服务站点,可以说,只要形成产业聚集的地方,都会建有直播电商基地,电商直播已经和物流配送、仓储集散、产品交易等融为一体,被宝丰农民玩得风生水起。正因如此,宝丰“魔术文化+产业”的链条延伸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发轫于草根,成就于草根;创造于市场,进化于市场,这就是宝丰“当当”“拼多多”们所走过的道路。

  最早,那些走街串巷的乡民是身怀绝技的“蚁族”,早期自生自灭,完全凭借自身的手艺表演获得生存空间;

  后来,因为能够吸引来农民观看表演的流量,他们逐渐成了带货卖货的“流量”经营体;

  接着,因为要将商品买卖的销售链延伸到供应链、生产篇,他们又逐渐创造出商品生产的“企业产业体”;

  这时候,政府的作用开始发挥,不断为这些“底层蚁族体”“民间流量体”“企业产业体”提供服务,投建产业园、电商直播基地、博物馆、展示交易中心这样的“公共基建体”“政府外包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生态,使其保持相对健康的生命活力和相对饱满的发展潜力。

  这里面,政策层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从无到有培育市场主体成为行业龙头(如渔具产业),规范行业秩序,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帮助融资,等等,但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宝丰人走南闯北开拓市场,永远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敏锐地把握住一个又一个的商机,一句话,这些产业的政策引导永远不可能代替众多市场主体们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不过,政策层面在保护、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魔术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却是决定性且不可替代的。因为魔术作为商品的属性越来越弱,难以在市场中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它只能由政府作为“基建体”加以抢救、保护和传承。近二三十年来,宝丰县采取政府扶持、艺人自愿的原则,年年组织民间艺人举办魔术文化节;同时制订魔术产业发展规划》,划地建设“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相关园区,推进魔术的网上展演和传播,应该说,这已经为魔术艺术的保护、传承做了许多工作。

  同样的,在民间,仍有许多老艺人在顽强地固守着自己的手艺。最终,他们会活成这个时代的“活化石”吗?魔术的前途究竟会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是现在宝丰的那些新魔术人所能回答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