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天辰娱乐资讯 >

天辰娱乐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峰尾古城山水营建智慧

发布时间:2023-12-18 09:19人气:144

  峰尾古城今隶属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位于湄洲湾南岸突出部——峰尾半岛。峰尾半岛古称“烽火岛”,因相传“烽火岛”是“蜂穴”,而“蜂”与“峰”是谐音,故又称“峰尾”。当地先贤卢琦字“希韩”,号“圭峰”“立斋”,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中进士。峰尾半岛因卢琦受到后人仰慕又雅称为“圭峰”。

  峰尾古城即峰尾巡检司城,因海防军事的需要二次营建而成。为了尽快解决明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局势不太稳定的问题,明太祖朱元璋在军队推行卫所制,同时筹划防御性城池体系。在泉州府沿海地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至二十七年(1394年)共建造了21座防御性城池。等级最高的是永宁卫城,其次是崇武所城、金门所城、福全所城、高浦所城和中左所城,最低的是峰尾、祥芝、围头等15座巡检司城。

  峰尾巡检司城建在峰尾半岛南岸的高阜处,其具体空间形态现已无法考证,但在明嘉靖《惠安县志·卷八》中有所记载:“城垣周围一百五十丈,厚一丈二尺,高连女墙二丈,为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建楼其上,城中各有营房三十间以居弓兵。”

  明隆庆六年(1572年),在“移于凑集,广而倍之”的主张下,峰尾巡检司城的新城(又称“大环城”)建于旧城北面约500米处,城垣周长1000多米,东西长、南北窄;城墙阔19米,高12米,四面各开辟城门并建有谯楼。

  峰尾古城是中国古代城乡聚落结合山水营建智慧在海防型城池中的典型案例,具体反映在位置、基址、街巷、水井、民间宫庙、景致等方面。

  峰尾古城的位置具有海路要地的特点。湄洲湾总体形似葫芦型,由诸多半岛、岛屿组成。峰尾半岛与位于湄洲湾北岸的东吴半岛(兴化府吉蓼巡检司城所在地)对峙在“葫芦”的腰部,该位置是监视、阻拦船只进入湄洲湾内澳、兴化府的绝佳之地。

  另一方面,峰尾半岛与其南面的黄岐半岛(泉州府黄岐巡检司城所在地)围合形成辋川支湾,该湾内的峰崎港是唯一水路直达惠安县城的必经之地。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二》将惠安县山水形势划分为北、中、南三纪,并曰:“惟中纪诸水最多,其在大帽山后,为菱溪,为驿坂溪,皆东南会流入峰崎港。其出县左右山谷间,则皆东北流以入峰崎港。”由于峰崎港位于湾内北部,峰尾半岛便成为监控船只进入峰崎港的重要场所之一。

  综合来看,峰尾半岛附近的海域是进入泉州府惠安县、兴化府莆田县海路的必经之地,在峰尾半岛筑城可以“上接南日、湄洲,下通辋川、崇武、黄崎、獭窟诸澳,舟楫可达外洋……与各澳互为犄角,控制大海”。

  峰尾古城的基址具有背埔临水的特点。从内陆环境来看,峰尾半岛的地形属滨海低山丘陵区,地势基本是从西、南、东向北逐渐降低。其中,南部是相对低矮的沿海山丘,其最高处是海拔31米的烟墩山。西部是相对较高的南北方向内陆山丘。峰尾半岛的水系主要是源于西部山丘的江仔槽,随着地势高低自西向东,再折向北汇入峰尾澳。古城基址选择在北部临海凸起的山丘——“尾山埔”的南侧、江仔槽下游之处,既能增强官兵的安全感,又能减少久而强的东北向海风给居住带来的不利因素,解决饮用水不足的问题。

  从海岸环境来看,峰尾半岛有多个海澳,而位于西北海岸的峰尾澳是一处不可多得适合停船的海域,“盗船多泊于此”。古城基址的西面紧临峰尾澳可以有效地阻止倭寇上下船,以增加登陆难度。峰尾半岛的东、北海岸地势稍高,并非登陆的理想之地,但同样受到了重视。古城基址的东面、北面紧临海岸可以使城墙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相较于沿海的东、西、北三面,古城基址的南面直接面向内陆,缺少自然屏障。为此,古人将江仔槽局部改造成护城河以增强南城墙的防御能力。

  古城的街巷、水井呈现出因水制宜的布局特点。从街巷来看,中街和后街犹如树干,中街宽1.5米左右,后街宽2米左右,均呈西北—东南方向,其余街巷犹如树枝,宽度普遍在0.8米左右,与中街、后街基本垂直。此外,中街、后街普遍低于其他街巷。这种树枝状、干低枝高特点的街巷布局契合了基址地形的变化,能够使雨水快速排放。

  峰尾半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且降雨充沛。基址地形是西面低、南北两面较高、东面最高,一旦降雨,地面雨水沿着巷道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流向位于低洼处的中街、后街的明渠,经汇集后快速地排入从西北角穿城而过的江仔槽,最终流入峰尾澳。若遇上强降雨,中街、后街则直接充当着排水沟渠。

  从水井来看,峰尾古城至少有9口,其中6口在城内,3口在城门外附近。这些井的平均服务半径在60米,全部覆盖城池及其附近。峰尾半岛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溪流短小、地表水蒸发量大,由此造成用水比较紧张。为了满足必要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井因此成为峰尾古城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均匀、短距离分布更是便于取水。

  古城的义烈庙是一座重要的民间宫庙,呈现出海澳相依的位置特点。海神信仰是福建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信仰,而在峰尾古城,生于当地的“姑妈娘娘”而非“天上圣母”受到了当地人的敬奉。“姑妈娘娘”亦称“峰尾姑妈”,本尊是刘益娘,是峰尾半岛刘氏六世孙女,性格“温淑清顺、懿惠中和”,因含冤受屈而死被当地渔民奉为神灵,后相传被嘉靖皇帝钦赐为“姑妈娘娘”。明嘉靖年间,刘氏族人自发独立建造小庙——姑妈宫以奉祀刘益娘。明天启元年(1621年),姑妈宫被拓建,并正式命名为“义烈庙”。

  峰尾古城有“圭峰十二景”之说,分别是“凤髻朝阳”“石狗吠风”“石鸡报晓”“石塔听潮”“锦桥锁月”“石蝉吵午”“石龟出水”“沪屿晓钟”“万人神井”“磐石甘泉”“沙堤束带”“石笏朝天”。

  这些景致绝大部分与山、岛礁、海等山水景观要素密切联系。“凤髻朝阳”描述的是今圭峰中学北面已消失的两处低矮山丘,它们南北分峙,形状如髻鬟,又称“凤髻岭”,日出之时,日光直射岭上双髻,因而得名;“沪屿晓钟”描述的是义烈庙西北方海域中的沪屿礁,该礁石不管潮涨潮退始终突出海面,且受风浪冲击、拍打便会产生钟鸣一般的声音;“万人神井”描述的是永全社左前方看似普通却十分重要的井,据当地老人回忆,此井里的水性淡,干旱时也不干涸,除了供当地百姓饮用之外,还用于洗涤渔网、渔具,甚至被往来的外地渔商所用。(张建 李聪)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推荐资讯